對學生春風化雨 為黨旗爭光添輝
——記80屆校友徐琪
徐琪,1980年畢業于平湖師范數學專業,中學高級教師。她長期工作在中學教育第一線,退休前曾任嘉興秀州中學分校黨支部書記。她多次被評為市級先進工作者、優秀黨員,先后被授予嘉興市“勞動模范”、“三八紅旗手”、“巾幗創業帶頭人”,浙江省職業道德十佳標兵,浙江省“春蠶獎”,全國“三育人”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。多次被邀請赴外省市進行師德培訓和指導,在省總工會“踐行‘八榮八恥’座談會”上的主題發言被編入國家級理論刊物并榮獲一等獎。她曾代表浙江省全體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出席全國“三育人”先進表彰大會,會上所作的《用愛為后進生插上騰飛的翅膀》的教書育人優秀事跡報告轟動了整個會場,得到了全國教育工會領導和與會代表的高度贊賞。
一、學生心中的好“媽媽”
1980年,徐老師師范畢業分配到嘉興東柵中學任教,1985年后,又先后到秀洲中學和秀洲中學分校任教。她幾十年如一日在講壇上默默耕耘、默默奉獻。在她學生的周記里,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話:“老師,我想對你說句悄悄話,記住:這是我倆的秘密……”“老師,我想叫你一聲媽媽,請答應我。這是發自內心的呼喚!”學生已經融進了她的生命,再也難以割舍,而她的學生也感到離不開她。曾經有一名學生因父母調動工作轉學到外地,可半年后,這名學生的母親領著孩子重新回來找到徐老師,說什么也要讓孩子轉回來,說孩子在感情上離不開徐老師,離不開原來的班。這孩子去外地半年,由于各方面的原因,成績下降了許多,剛回來時已退到了班里第41名。經過徐老師的關懷和幫助,他重新樹立起信心,奮力拼搏,最終以優異成績考上了重點學校。
家長和同事們都說:徐老師愛學生勝過自己的孩子。為了不讓學生受委屈,她甘愿犧牲自身的利益。1986年8月,她送走了初三畢業班返回初一任教。當時,她女兒出生未滿三個月,愛人又經常出差。按理,她完全有理由向領導提出暫時不當班主任,但為了學生, 她沒有這樣做,而是把孩子送到外地親戚家寄養,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起點班的教育和教學工作中。當時,她每月的基本工資才70多元,卻還要負擔孩子的寄養費80元,但她還是咬緊牙關挺過來了。她說:“雖然我的女兒需要我,但全班60個學生更需要我,為了60個孩子,自己一個孩子受點委屈,值得。”
有一年,徐老師班里轉來一個來自貴州的男孩,這孩子十三四歲的年齡,頭發卻已花白。細心的徐老師明察暗訪,發現他家離學校較遠,每天步行上學,中午在學校用餐。一天,徐老師故意中午不回家,到食堂吃飯,但在餐桌上就是找不到這孩子,卻發現他一個人躲在角落里吃冷蘿卜。原來,孩子的家庭生活十分困難,他每天中午帶的菜都是前一天晚上吃剩的,頭發花白是營養不良造成的。徐老師瞞著他的父母,悄悄地掏錢買足了菜票送到了孩子手里。這位學生深受感動和鼓舞,以發奮學習來報答老師。半年后, 當他以575分的高分考上重點中學時,徐老師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徐老師平時十分節儉,自己從不亂花一分錢,但當班里同學遇到困難時,她總是慷慨解囊。當她得知一個女生的父親身患癌癥,母親又下崗的消息后,二話沒說,為這位女生繳了所有的雜費和代管費。徐老師的愛心深深感染了全班同學。同學們紛紛向遇到困難的同學伸出援助之手, 班里團結互助蔚然成風。
多年來, 徐老師默默資助過不少家庭困難的學生。她對人總是那么熱情、謙和。無論是本校的還是外校的學生,請她輔導功課,她都有求必應,再忙也要擠出時間來滿足孩子們的要求。她為幾百名學生補習和輔導過功課,卻從未收過任何報酬。她說:“我是一個人民教師,教育和指導學生是我應盡的義務。教師對學生的感情是圣潔的,它無法用錢財來交換,知識也是無價的,能把知識傳授給我的學生,就是為社會創造財富,我覺得這是我最大的心愿。”
在嘉興,徐老師的師德和教風為人們廣為傳誦。每年初中招生,都有許多家長慕名前來,要求把自己的孩子放到她班里。用家長的話說,“這樣我們一百個放心”。因為徐老師有一種“絕招”,她能使好學生冒尖、后進生變好。多年來, 她所帶的班級年年被評為“文明班級”,各項評比總是名列學校前茅。她所教的數學學科無論是合格率、平均分還是優秀率總是全市第一。她的學生多次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。徐老師相信:“精誠所至, 金石為開。”她曾經教過這樣一個學生,父親病故,母親跟別人跑到了外地,把這個13歲的孩子一人丟在家里,僅靠父親生前單位微薄的一點補助費度日。生活的艱難使孩子過早地走上社會,逐漸染上壞習慣,開始貪玩、厭學、曠課,并產生了退學的念頭。她沒有批評和責怪他,她告誡自己,挽救這孩子的唯一辦法是給他關懷與愛心。從此,孩子的學習費用給包了,文具用品給買了;學生外出踏青,為他準備了足夠的水果和干糧;夏天,又為他送去西瓜解暑。在徐老師這片愛心的召喚下,孩子的心又重新回到了課堂。當他以500多分被省郵電學校錄取時,他捧著錄取通知書,站在徐老師面前激動地說:“徐老師,你是我最敬愛的老師,也是我最親愛的媽媽。”
二、有口皆碑的好書記
2000年,徐琪出任嘉興市秀州中學分校黨支部書記。她以敢為人先、爭創一流的氣魄推動著學校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;以秉公辦事、熱情服務的行動展示著一個黨務工作者的正義與柔情;以與時俱進、不斷開拓的勇氣迎接著時代賦予的機遇與挑戰;更以自身的人格魅力、以一顆熾熱赤誠的心,詮釋著一個“優秀黨員干部”的形象。
作為一名基層黨組織的負責人,要抓好班子成員的思想政治工作、凝聚人心,首先要出于公心,以大局為重,以學校利益集體利益為第一生命。因此,她在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的前提下,積極協助班子其他成員及各處室的工作,努力做到分工不分家。她堅持原則,肯挑擔子,同時也善于聽取教職員工的意見的建議,耐心細致地去做群眾的思想工作。她深有體會地說:作為一個基層領導,要學會傾聽,學會理解,學會寬容。傾聽才能了解群眾的需求,理解是溝通人心的橋梁,而寬容則是化解矛盾的良藥。
學校有一位教師,因沒有被評上中級職稱懷疑是徐琪所為,越想越生氣,情緒一時過激,在背后說了一些不負責任的話。徐琪知道后并沒有沖動,而是站在那位教師的立場設身處地地為她著想。她主動找這位老師談心,誠心誠意地做工作。那位教師弄清了事實真相后非常感動,并且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后悔。從此,這位教師對徐琪更加欽佩更加信任了。
她在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,勇挑重擔、甘愿付出。在為希望工程捐款活動中,她總是默默地為本校及外校的貧困學生捐款。有一位退休教師身患重病,醫療及營養護理費用前后花去近十萬元,在家屬最困難的時候,她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積蓄借給他們,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,雖然最后家屬還是失去了親人,但組織的關愛給這位教師的家屬帶來了精神上極大的安慰。三十多年來,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,得到過徐琪無私幫助的人不計其數。她權為民所用,無私奉獻,以其巨大的人格魅力使三校組合的學校儼然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,為學校的穩定和和諧發展鑄成了堅強的后盾。老教師們稱她為“不是親人勝似親人,不是兒女勝似兒女。”她是公認的“親民”書記。“有困難找書記”,秀中的員工遇到困難請書記幫忙,她總是把員工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,不遺余力地設法幫助解決,又不需任何回報。她把關心幫助教職員工的困難當作書記的份內的事,閃爍出她心系群眾的高尚情懷。
在日常工作中,徐琪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,注意圍繞學校教育教學中心任務開展各種教育活動。她與學校黨政班子成員以爭創“省級文明單位”、“先進基層黨組織”為契機,在健全學校制度、優化隊伍結構、加強組織管理的同時,增加硬件投入,改善學校外部環境。狠抓“凝聚力工程”、“形象工程”,開發百年秀中人文資源,建立校園文化長廊,營造學校人文環境,增強師生自豪感和使命感。以“德高為師,身正為范”、“德育為首,育人為本”的要求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,狠抓師德建設,提倡奉獻精神,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人才觀、育人觀,優化學校內部教育教學環境。
她是一位普通的教師,堅守平凡崗位,爭做時代先鋒,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師生們的愛戴,實踐了作為一名“人民教師”的光榮稱號,用獨特的人格魅力樹立起無言的豐碑。她是一位普通的黨書記,在基層崗位上傳遞黨的關愛與溫暖,為黨旗增光添輝,使黨旗在人民心目中更加光彩照人。她用自己的行動引領著秀中人傾其所有,盡其所能,演繹著師魂的真正內涵。